现场人员称蔡国强烟花燃放了 4 次,当地回应称自治区开了专题会,将形成一个三级调查组,具体情况如何?
最新进展 9 月 19 日 16 时 30 分,户外品牌「始祖鸟」联手烟花设计师蔡国强,在日喀则市江孜县热龙乡举办烟花活动,引发质疑。 总台央视记者在活动举办地看到,活动已过去 3 天,但在现场还能看到活动留下的痕迹。 据了解,艺术烟花活动燃放时间 52 秒,共燃放烟花 1050 盆,采取钢筋扦插固定方式悬挂和烟花箱方式燃放。活动地点所在地的山体海拔 4500 米,植被以高山草甸为主,虽然不涉及自然保护区、风景名胜区等自然保护地和生态保护红线,也不涉及林业,但距离最近水体约 30 米,距离最近的冰川约 6 公里。 烟花秀现场工作人员表示,「当时我在现场的时候,好像看到了四次燃放烟花。第一次是『升龙’,从山脚一直延续到山顶;第二次是』天降彩龙’,从山顶一直延续到小溪旁边;第三次是『游龙戏水’,从小溪的旁边一直延续,有 1400 米左右;最后在小溪旁边燃放了』彩虹’。」 据日喀则市生态环境局江孜县分局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,此次活动在生态环境局已备案,由于烟花使用的是环保材料,未进行环境评估,乡、村、县三级政府同意即可。政府此前开过多次会议,研究选址,评估调查周围有哪些野生动物等,最终的选址不属于生态保护区,周围无人居住。蔡国强日喀则燃放烟花 4 次引质疑 9 月 19 日,知名户外品牌始祖鸟与艺术家蔡国强合作,在西藏喜马拉雅山脉燃放艺术烟花《升龙》,此举随即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环保争议。有网友质疑该行为破坏了脆弱的高原生态环境,引发巨大争议,有网友形容为「炸山」。 极目新闻记者注意到,有网友指出,《升龙》艺术项目中,烟花并非只放了一次,而是疑似有三次。一名博主发布了相关视频并配文写道:「我才发现,炸山有三个部分,也就是说,炸了三遍。真可怕,我一直以为是炸了一次,没想到是炸了三次。」 另有网友发文称:「整场烟花秀一共分为三部分,所谓三部分,就是炸了三次。」 极目新闻记者就网友们质疑的《升龙》烟花燃放次数问题,致电了日喀则市生态环境局江孜县分局,电话未接通。 日喀则市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表示,此事一切以官方通报为准。 22 日,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工作人员告诉极目新闻记者,22 日上午自治区就此事开了专题会,第一时间会派工作组到现场,到时候会形成一个三级的调查组,全部工作开展完后,会有一个通报。 《升龙》项目烟花究竟燃放了几次?对此,上述工作人员表示,「还得去现场核实调查评估。」
https://www.zhihu.com/question/1953471501673133823
我实名反对那些动不动就喊“炸山”的键盘侠们,这事啊,真没你们想得那么简单。作为一个在藏区搞过文旅项目的老手,看到这种“环保原教旨主义”的调调就头大——你们知道在海拔4500米办一场合规的烟花秀,得跑多少道手续吗?光是环保审批,就得像爬雪山一样,步步惊心。
去年我参与过一个类似的高原艺术项目,环评报告摞起来半人高,堆得像座小山!这次选址在非保护区、无人区,离冰川6公里远,用的全是环保材料。流程上比九成九的商业活动都严格得多,简直是把环保当命根子。那些嚷嚷着“破坏生态”的朋友,怕连高山草甸和冰川的垂直带谱都分不清吧?就像外行看戏,瞎操心。
现场工作人员说的四次燃放,其实是一个完整的艺术叙事闭环:山脚的“升龙”是序曲,1400米长的“游龙戏水”才是重头戏。这种规模,在内地可能小菜一碟,但在高原上,每个环节都得像在刀尖上跳舞——气压、风速、含氧量,统统得重新算装药量,稍不留神就全泡汤。
最讽刺的是,那些骂得最狠的网友,手机里说不定还存着蔡国强08年奥运大脚印的屏保呢。艺术家的创作,哪是“放几次烟花”这么直白?三级调查组该查的,就是这种集体情绪背后的认知裂缝。这么专业的艺术项目管理,愣是被简化成“炸山”的梗,这才是最魔幻的地方,简直比肥皂剧还荒诞。
文章标题:现场人员称蔡国强烟花燃放了 4 次,当地回应称自治区开了专题会,将形成一个三级调查组,具体情况如何?
文章链接:https://qimuai.cn/?post=1022
本站文章均为原创,未经授权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