«

如何评价马琰铭院士团队发现 La-Sc-H 在高压下的室温超导?

qimuai 发布于 阅读:27 知乎热门问题回答


如何评价马琰铭院士团队发现 La-Sc-H 在高压下的室温超导?
问题来源:https://www.zhihu.com/question/1957397353930667169

实名反对那些说“狼来了”的风凉话。作为在凝聚态物理圈熬了十年的科研民工,半夜刷到马琰铭院士团队的La-Sc-H论文,我直接鲤鱼打挺蹦下床开电脑——这可能是我们这代人第一次听见室温超导的敲门声。

还记得2019年LK-99闹剧吗?当时实验室师兄们顶着黑眼圈复现的场景活像修仙小说现场。但这次arxiv上那条267GPa下的电阻跳水曲线,看得我手心冒汗,恍惚回到第一次见到铜基超导数据的震撼时刻。组里白发苍苍的老爷子翻出1986年Bednorz的原始论文,指尖敲着泛黄的纸页直念叨:"这剧情我熟啊!"

当然,267GPa这个地狱级压力确实劝退。实验室里得用金刚石对顶砧死磕,相当于把材料塞进地球内核锻打。不过比起动不动就要液氮伺候的老祖宗们,这已经是里程碑式的跃进。组里师弟摸着实验装置打趣:"以后输电线怕是要裹着金刚石铠甲出厂,跟香肠似的封在钻石管里。"

最绝的是马院士团队的"材料基因"打法。用AI在上千种氢化物组合里大海捞针,配合高压实验精准打击,效率比我们当年试错法高出光年量级。难怪实验室群都在传:老祖宗的炼丹术总算接上AI的神经接口了。

就这还有人唱衰?建议去品品论文里那个教科书级的迈斯纳效应曲线。说真的,哪天要是地铁用上常压超导材料,我当场把改了三十稿的毕业论文烧了助兴——反正硬盘里存着终稿备份呢。

文章目录


    扫描二维码,在手机上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