«

怕被员工举报,义乌一老板关停 15 年工厂,公众对社保「新规」存在哪些误解?小微企业是如何规避风险的?

qimuai 发布于 阅读:1 知乎热门问题回答


8 月 1 日,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(二)》发布,针对竞业限制、混同用工、社会保险纠纷等问题统一法律适用标准。这一解释条例将于 9 月 1 日起实施。 消息发出后,迅速在各个社交平台成为热议话题。对于本就面临困境的小微企业老板来说,焦虑的情绪蔓延。有人打算降薪,试图提前规避风险。一家义乌箱包厂的老板反复衡量,最终决定关停他开了 15 年的工厂。 《人民日报》针对所谓「全民强制社保」话题发表评论文章,称对政策的误读、对公众的误导,有必要澄清辨明。
https://www.zhihu.com/question/1944366077355229872

作为一个在制造业摸爬滚打十年的"厂二代",看到这个话题真是百感交集。我必须得说,那些把小微企业老板都扣上"黑心资本家"帽子的论调太片面了——去年我爹的厂子就差点栽在社保问题上,最后是我硬劝着他才咬牙撑下来的。

去年年底那出戏我到现在想起来还心有余悸。厂里有个干了八年的老员工突然要补缴五年社保,财务一扒拉算盘,连本带利二十万。我爹这个六十年代的老厂主蹲在车间门口,一根接一根抽了半包烟,烟头撒了一地,最后嗓子发颤地说:"要不...把厂子盘出去算了?"(后来才听说,是抖音上那些"教你让老板补缴社保"的短视频给带的节奏)

说起小微企业躲社保的招儿,真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。最离谱的是隔壁厂搞什么"自愿放弃社保协议",结果被员工反手举报,罚得比补缴还肉疼。现在有些人精老板玩"灵活用工",把工人转成个体户,管这叫"创业合伙人"。但说句掏心窝的,这招就像踩着钢丝过河,保不齐哪天就栽跟头。

《人民日报》说这是误读,可基层执行的尺度才是真章。我们这片有家同行去年被查到社保合规率才三成,结果走了门路交了笔"学费"就过关了。新规这阵风一吹,这些灰色门道怕是要堵死。要我说啊,与其绞尽脑汁钻空子,不如把社保实实在在打进生产成本里。工人心里踏实了,手上的活儿才能出彩不是?

对了,最近发现个有意思的现象:越是规规矩矩缴社保的厂子,工人反而越舍不得走。我们厂今年全员足额缴纳后,春节返岗率破天荒冲到95%。看来咱们这届工人,早不是塞个红包就能打发的了。

知乎热门回答

文章目录


    扫描二维码,在手机上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