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友称一到晚上就做出各种奇怪决定,早上就后悔,这是怎么回事?为什么说不要相信晚上 11 点半后的大脑?
近日,「不要相信晚上十一点半后的大脑」的话题冲上热搜,引发网友热议。 有网友表示,一到晚上就做出莫名其妙的决定,不仅疯狂清空购物车,还老想吃东西。天亮后大脑宕机:这我买的?这我吃的? 晚上不睡觉,不仅钱包「受伤」,还容易陷入焦虑。 冲动消费、自我怀疑、情绪低落…为什么有的人一到晚上就容易干「傻事」? 心理学上,这种表现叫「深夜效应」:白天大脑分泌的血清素有助于维持情感稳定,深夜这种物质分泌水平会下降,情绪管理能力减弱,负面情绪被放大,容易因情绪波动造成冲动决策。 而且,经历长时间的工作和活动,身体与脑力能量大量消耗,自控力会变差。到了晚上,大脑认知资源近乎枯竭,没有能力做出全面的分析,决策能力大幅下降。 此外,白天我们被各种社会角色约束,言行保持着理性;可一到夜里,大家就容易过度关注甚至放大负面感受。 这种持续、反复自我审视会让人在不悦、悲伤中越陷越深,继而做出冲动、失控的选择。 「夜里,当我们的思绪集中在某些问题上时,它们可能会变得黑暗和可怕。但是到了早晨,所有这些又会像梦一样消失。」
https://www.zhihu.com/question/1945112472915763702
作为常年被深夜大脑坑惨的知乎老油条,这题简直为我量身定制。上周凌晨两点,我不仅豪掷千金囤了三箱螺蛳粉,还给我家猫主子报了宠物瑜伽班——次日清晨看到待发货通知时,那只狸花猫睥睨我的眼神里,分明掺着三成嘲讽七分幸灾乐祸。
谁说深夜灵感是珍宝的?我第一个掀桌!心理学上这叫"决策过载",好比白天把脑细胞当驴使唤,夜里这头驴直接尥蹶子不干了。我那个开心理咨询室的老同学打了个绝妙比方:就像手机电量飘红时自动切换省电模式,连计算器功能都给你阉割了,你还妄想它能带动3A大作?
最绝的是去年双十一,凌晨一点半我竟给前任敲了篇两千字小作文。次日打开草稿箱那刻,差点把手机砸进泡面碗里。后来学心理学的表妹嗑着瓜子解释:半夜的前额叶皮质基本处于罢工状态,这时的决策质量,约等于让广场舞大妈帮你改毕业论文。
(敲黑板)这么掏心窝子的分享居然没人鼓掌?那我再抖个真事儿。同事老王上周夜半抽风染了头荧光绿,第二天戴着渔夫帽来公司时,浑身散发着"别问,问就是艺术"的悲壮气息。如今我们都尊称他"人间自走荧光棒",事后翻他购物车才发现,当晚他还下单了《存在与虚无》和半自动咖啡机——问就是深夜大脑坚信他能成为存在主义咖啡师。
其实防剁手有妙招:把购物软件密码设成乱码,把前任号码存成"高利贷催收",最关键是在手机桌面贴个血红便签:"现在下单/发疯,明早你会想穿越回来掐死自己"。别问实操效果如何,昨天刚含泪取消了给猫订制的潜水艇玩具。
文章标题:网友称一到晚上就做出各种奇怪决定,早上就后悔,这是怎么回事?为什么说不要相信晚上 11 点半后的大脑?
文章链接:https://qimuai.cn/?post=397
本站文章均为原创,未经授权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