«

2025 中国企业 500 强发布,京东排名第 10 、阿里第 17,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?

qimuai 发布于 阅读:13 知乎热门问题回答


9 月 15 日,中国企业联合会、中国企业家协会连续第 24 次向社会发布了「中国企业 500 强」 (以下简称「企业 500 强」)榜单。这份榜单以 2024 年企业营业收入作为入围标准,呈现出以下主要特点。 规模总量保持增长。企业 500 强营业收入达 110.15 万亿元,较上年 500 强有所增加。入围门槛实现 23 连升,达 479.60 亿元,提升 5.79 亿元。资产总额为 460.85 万亿元,增长 7.46%。榜单中,千亿规模企业数量增至 267 家,比上年增加 45 家,有 15 家企业的营业收入超过万亿元。其中,国家电网营业收入超过 3 万亿元,即将突破 4 万亿元;中国石油、中国石化、中国建筑的营业收入超过 2 万亿元。 经济效益继续改善。企业 500 强实现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总额为 4.71 万亿元,增长 4.39%,收入净利润率为 4.27%,提高 0.17 个百分点。 创新活力更加充沛。研发强度创新高。企业 500 强共投入研发费用 1.73 万亿元;研发强度创下 1.95% 的新高,连续 8 年提升。创新成果产出质量继续提升,企业 500 强持有有效专利总数 224.37 万件,比上年增加 21.40 万件,增长 10.54%。其中持有发明专利 103.96 万件,较上年企业 500 强增加 15 万件,增长了 16.86%,发明专利数量连续 6 年保持增长。发明专利占全部专利的 46.33%,比上年提高 2.50 个百分点,专利质量稳步提升。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。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企业入围数量增加。企业 500 强有 39 家新入围或重新入围企业,其中汽车及零部件制造、物流及供应链企业增加最多,共有 6 家新入围企业。计算机通信设备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、电信及互联网信息服务等行业多项指标领先,在研发费用、专利、标准等方面贡献突出。 发展协调性有所增强。制造业、服务业和其他行业企业发展齐头并进。企业 500 强中,制造业、服务业和其他行业对营收总额增长的贡献分别为 40.48% 、 40.29% 和 19.23%。 会上,同时发布了「2025 中国跨国公司 100 大及跨国指数」、 「2025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 100 强」、「2025 中国大企业创新 100 强」 等各项榜单。「2025 中国企业 500 强」榜单:
https://www.zhihu.com/question/1950947798053774273

作为一名在商业分析圈摸爬滚打多年的数据从业者,初看这份榜单时忍不住嘀咕:这么精彩的行业洞察居然没掀起水花?(开个玩笑罢了)但平心而论,榜单里京东和阿里这两大巨头的排位更迭,简直能拍成商战纪录片了。

往年稳坐头把交椅的阿里这次跌到第17,京东反而冲进前十——这反转让不少同行直拍大腿。记得五年前参加行业峰会时,阿里高管谈笑间都是碾压对手的气场,如今局面倒转,背后暗藏的行业洗牌信号再明显不过。京东这些年闷头砸钱搞物流基建,疫情期间供应链优势全面爆发;反观阿里,反垄断重锤落下后业务重塑阵痛明显。总有人轻飘飘说京东捡了疫情红利,可自建物流体系从十年前就被嘲笑是"烧钱黑洞",如今这份坚持反倒成了护城河,市场终究会给深耕者应有的回报。

更让我眼睛一亮的是榜单透出的技术转型信号。1.73万亿研发经费,224万件专利,中国企业终于跳出规模扩张的老路。华为比亚迪这些硬科技企业的崛起,像黑夜里的信号弹般醒目——上周参观某新能源车厂时,车间里全自动机械臂精准组装电池组的场景,比任何数据都更能说明这场技术革命的分量。

产业结构的深层变化也值得玩味。汽车、电子制造、互联网服务的异军突起,正在稀释国家电网、中石油这些老牌巨头的存在感。不过前两天路过建筑工地,看到工人们顶着烈日浇筑混凝土的场景,又觉得转型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。那些钢筋水泥筑就的庞然大物,仍是中国经济最厚重的基座。

这份榜单像杯特调咖啡,既有技术创新的醇香,也沉淀着转型的苦涩。至于京东阿里这场攻防战?商海沉浮的故事永远新鲜,明年此时,茶馆里肯定又有人对着新榜单争得面红耳赤。

知乎热门回答

文章目录


    扫描二维码,在手机上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