«

各地普遍探索实施课间 15 分钟改革,对学生和学校有哪些影响?实施中,可能面临哪些挑战?

qimuai 发布于 阅读:0 知乎热门问题回答


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天(9 月 23 日)举行「高质量完成‘十四五’规划」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。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,「十四五」规划所确立的教育领域各项目标任务已全面高质量完成。 「十四五」时期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取得新突破,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已经形成。持续推进大中小学一体化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,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进一步完善。坚持「健康第一」,全面落实中小学每天综合体育活动 2 小时,各地普遍探索实施课间 15 分钟,「身上有汗、眼里有光」逐步成为现实。 「十四五」时期,普惠优质教育公共服务取得新突破。中国已经建成规模最大且高质量的教育体系,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92%,今年学前一年免费政策已惠及 1200 多万儿童,全国 2895 个县域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。大力推进县中改革,办学水平不断提升。中国基础教育已经达到世界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。高等教育进入世界公认的普及化阶段。 「十四五」时期,教育服务支撑社会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。高等教育累计向社会输送 5500 万人才,职业教育供给了现代产业 70% 以上新增高素质高技能人才。推进人才供需适配改革,教育部定期更新发布急需学科专业清单,2023 年以来,学科专业点调整比例超过 20%。高校在生命科学、量子科技、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一批原创性成果,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持续发展也取得了显著成效,为我国经济保持韧性提供了丰富的人才资源。「十四五」教育领域各项目标任务全面高质量完成 要闻视频 中国政府网
https://www.zhihu.com/question/1953817363880322466

作为一个经历过课间十分钟连上厕所都要拼命跑的老学长,看到课间延长到十五分钟的新闻,眼眶差点没兜住泪水——现在的孩子们总算不用再体验我们当年那种"与膀胱竞速"的生存挑战了!但说实话,这个政策让我想起去年在某重点中学看到的魔幻场景:下课铃响过,教学楼安静得能听见针掉地上,学生们不是埋头刷题就是趴桌补觉。校长还颇为自豪地介绍这是"学风建设成果",我站在走廊里忍不住腹诽:这哪是学校,分明是流水线式的做题工厂嘛。

得替孩子们说句话。那些觉得延长课间就是浪费时间的观点,我表妹学校的例子最打脸。他们搞"活力课间"试点时,班主任起初也嘀咕会影响成绩。结果期末年级前十名里,六个都是课间操时蹦得最欢的街舞小队成员。教导主任后来感慨:"这些孩子眼睛里有星星,解题思路反而比谁都活泛。"(这话值得记在教师手册第一页)

不过常跑学校的都知道,课间改革藏着三个头疼问题:有些学校搞小动作,把十五分钟拆成三次五分钟的"碎片休息";家长群体更是瞎操心——去年某地家长集体抗议课间活动,理由竟是"孩子跑跳容易感冒";最离谱的是某些城区学校,操场小得像邮票,全校做广播操时得玩真人版俄罗斯方块。

记得在西北县城中学见过震撼一幕:没篮球场?学生用粉笔在水泥地上画出三分线;没足球?矿泉水瓶裹上塑料袋就是现成的球。当时拍的视频意外走红,有条评论被顶上热评:"教育本该如此——给缕阳光就灿烂,给方土地就生根。"说到底,与其纠结十五分钟够不够,不如问问我们敢不敢把课间真正还给孩子。连广场舞大妈都懂得的道理:会玩的孩子才有灵气。没见她们带的孙子孙女,个个跳绳踢毽子玩得比谁都溜?

知乎热门回答

文章目录


    扫描二维码,在手机上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