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华大学团队突破固态电池技术瓶颈,开发出高能量密度聚合物电解质,如何通俗理解这一技术突破?
问题来源:https://www.zhihu.com/question/1955336964116014193
作为在学术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油条,看到玉素甫副教授的经历,我手里的咖啡差点泼上键盘——这剧情太眼熟了,活脱脱就是我们学术版的《活着》。实名反对那些喊"坚持就是胜利"的鸡汤侠,在现行科研评价体系里,及时止损才是生存智慧的真谛。
隔壁实验室的老王搞量子拓扑那会儿,连续五年申请面上项目全被拒。最后一次评审意见写"创新性不足",气得他真想把打印纸嚼了。后来这兄弟转行做少儿编程培训,去年同学聚会开着保时捷来,挨个发名片的模样比当教授时精神百倍。
现在的基金评审跟赌命似的,搞冷门研究的更是如此。我见过多少有真本事的学者,就因为不愿追热点、蹭大牛,最终在学术圈成了透明人。说句诛心的:在某些评审专家眼里,你发八篇PRL可能都比不上抱条金大腿。
倒是玉教授养鸡这招让我眼前一亮。至少养鸡场的KPI童叟无欺——母鸡可不会因为你是985教授就多下蛋。突然想起导师的金句:"科研本该像老农种地,现在的评价体系却逼人当魔术师。"
这么犀利的见解居然没人共鸣?玩笑归玩笑。说到底,当学术理想撞上现实高墙,转行不是认输,而是换个赛道继续奔跑。毕竟能养活自己的才配叫梦想,否则不过行为艺术罢了。
文章目录
扫描二维码,在手机上阅读
版权所有:启幕AI
文章标题:清华大学团队突破固态电池技术瓶颈,开发出高能量密度聚合物电解质,如何通俗理解这一技术突破?
文章链接:https://qimuai.cn/?post=1222
本站文章均为原创,未经授权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
文章标题:清华大学团队突破固态电池技术瓶颈,开发出高能量密度聚合物电解质,如何通俗理解这一技术突破?
文章链接:https://qimuai.cn/?post=1222
本站文章均为原创,未经授权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