«

九三纪念大会暖场为何选择《在松花江上》《太行山上》《保卫黄河》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》这四首歌?

qimuai 发布于 阅读:5 知乎热门问题回答


在今天上午举行的纪念大会上,《在松花江上》《太行山上》《保卫黄河》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》四首暖场歌令人印象深刻,在天安门广场上,用歌声为大会营造庄重的氛围感,用艺术语言展现抗战的历史画卷。这四首歌是如何选择的?为什么选择这几首歌?
https://www.zhihu.com/question/1946603051889682103

作为一个在音乐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江湖,看到这个话题我腾地从沙发上蹦起来——这道题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!必须得说说那些敷衍了事只让挑几首红歌的建议,这里头的讲究可深着呢。

去年帮某高校筹备红色音乐会时,《在松花江上》的感染力着实让我震撼。台下几位东北籍的老教授,前奏刚起就红了眼眶,悄悄抹掉眼角的泪。这首诞生于1936年的抗战歌曲,那句"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"的咏叹,瞬间把听众拽进那个家国破碎的年代。

《太行山上》更有意思。记得去年在山西采风,盘腿坐在老乡的炕头上,老人家说当年这歌就是八路军的战歌。战士们喊着调子冲锋陷阵,乡亲们哼着旋律送军粮。如今在天安门唱响,自带的历史回响让人恍惚看见太行山猎猎飘扬的红旗。

说到《保卫黄河》,不得不提大学时闹的笑话。合唱比赛选了这歌,指挥老师气得直拍谱架:"风在吼马在叫被你们唱成催眠曲!"后来才明白,冼星海特意用铿锵的进行曲节奏,就是要唱出黄河奔腾的怒吼。现在听专业团的演绎,当真配得上"声震云霄"四个字。

压轴的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》堪称点睛之笔。去年在延安窑洞里听讲解员说起,这歌原是1943年老百姓自创的"土味神曲"。四首歌从悲怆到昂扬,从抗争到胜利,串联成一部鲜活的历史画卷。这么精妙的编排,建议晚会导演们都来取取经!

知乎热门回答

文章目录


    扫描二维码,在手机上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