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地中学发布「发型令」,家长称「剪了两次才勉强合格」,如何看待学校对学生的发型管束?教育意义何在?
「前后剪了两次,老师才勉强点头说『过关’。」开学不到一周,李女士就为儿子的头发折腾了好几回。 她的孩子今年读初二,孩子在入学前的发型尽管「前不及眉、侧不过耳」,却仍被学校认为「不合格」。 每年九月开学季,类似的情景就会在全国多地上演。 男生必须留「板寸」,女生得做到「前不遮眉、后不过领」 ——这场年复一年的「头发拉锯战」,也掀起了一场关于纪律、个性和审美的讨论。 多地中学发布「发型令」 发型管束已成常态 上述家长的遭遇在今年开学季并非个例。红星新闻记者梳理发现,全国多地中学均在开学前陆续发布了「发型令」,对男女生的发型提出要求,将其视为开学前的「标配」动作,这也成为一种屡见不鲜的现象。 如 8 月 28 日,平度市中庄中学微信公众号发布仪表规范,要求男生「不留长发、不剃光头、不染发、不烫发、不理奇异发型,做到前不到眉、侧不及耳、后不过颈」;女生「不染发、不烫发、不披头散发,做到前额刘海不及眉、头发不遮掩眼睛或脸部,过衣领的头发必须扎起」。 福建师范大学泉州附属中学微信公众号 7 月 15 日发布的 2025 级高一新生报到须知中,对学生的仪容仪表也提出了明确要求。 其中,发型管理方面,该校要求男生不留长发,前不遮眉、侧不过耳、后不过颈,发长不超过手指宽度,不使用发胶,不梳怪发型;女生则是两侧头发不遮耳,刘海不遮眉,过肩长发须扎起,不披头散发。 河南鹤壁市浚县第一中学 8 月发布的《2025 级高一新生入学须知》中也提到,男生须留平头或短发,女生须留齐耳短发,并配有「学生标准发型」示意图供参考。 对于发型管理规定,浚县第一中学的工作人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,曾给出一个颇具代表性的解释:「现在有些学生弄些奇怪的发型、染烫头发,如果不加规范,就没有一点学生样儿。」 学校表示,此规定是长期形成的制度,初衷是规范行为、提升学习主动性,也是为了「提高学生的精气神」,并请家长理解和放心。 这番解释,也道出了许多学校的共同心声。 支持与争议并存 但在家长端,「发型令」已引来不少争议。 「就是普普通通的短发,开学后学校检查居然说不合格。其实我觉得还好,不会特别长,但就是达不到学校的要求,又不影响看书写字,干净整洁就好,为啥非要达到那么严格的短发标准。」对于学校要求,孩子两次剪发才勉强「过关」,李女士感到难以理解。 和她一样存有疑问的家长不在少数。在社交平台上,许多人都对此提出质疑, 「让孩子因为剪了个丑发型一直处于情绪低落状态,真的对学习有帮助吗」「不想学习的人,你就算给他剃光头他都不学」… 甚至有家长坦言,自己因为剪发一事,夹在学校与孩子之间,左右为难。 社交媒体上,一位家长的发帖道出了许多人的真实处境:她既要努力符合学校硬性规定,又要安抚抗拒的孩子,身陷于规则与个性之间的拉锯战中,倍感无力,却仍要压抑情绪、冷静寻求解决办法。 这条帖子引发了许多网友共鸣,收获 113 次点赞、 895 条留言。不少网友留言感叹,「不知道为啥,正常发型都行,非得弄成』板寸’,让孩子和家长生不完的气」「太累了,学习已经够累了,还要为了头发长头发短的事情耗费那么多精力,为什么这么累啊」… 不过,对于学校统一学生发型的规定,也有部分家长表示支持。 「是对学生好,把心思放学习上」「这和校服是一个道理,目的就是让你潜移默化地服从统一管理,多点心思在学习上,少点心思放其他上面」… 他们认为,统一的仪容仪表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纪律性、集体归属感和学生身份认同,是「沉浸式」学习氛围的一种保障。 各地中学对发型的统一要求,究竟是为了培养纪律,还是压抑了个性?这样的仪容管理又是否契合当代青少年的成长需求? 对此,教育专家表示,这场争论的背后,实则是教育理念与管理方式的分歧。 「强制统一背后的深层逻辑是一种传统的『服从式’教育观念,即要求孩子』听话’」。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,这种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服务于应试目标,其思路是「除了成绩,其他方面都不要表现。」通过压抑个性确保学生对考试的专注。 不过,他质疑这种做法的实际效果,并提出:只有让孩子的天性与能力得到充分成长和发展,其学业表现才能达到最佳状态。「发展是一个整体,每个人的成长都是多方面,不光是一个考试分数能够定义的。」 不仅教育理念需要更新,管理实践中的问题同样不容忽视。 21 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对记者表示,「我国《中小学生守则》规定,‘不比吃喝穿戴’,并没有对发型做出规定。」熊丙奇认为,学校在具体教育、管理中,可以对学生进行穿着打扮、文明礼仪的教育,比如在校统一穿校服、禁止染发、化浓妆、纹身等,并结合学校教学实际,提出不要留太长的头发等,这些合乎情理的校规要求,通常会得到学生、家长的理解与配合。 但他特别强调,学校制定发型等仪容规范的关键,在于充分听取学生、家长和老师的意见,而非进行「一刀切」的极端管理;避免那些苛刻、过分的要求,就能从根本上杜绝不必要的争议,找回教育的从容与温度。 内容来源「剪了两次才勉强合格」,开学「发型令」引争议 专家:应听取学生、家长和老师意见
https://www.zhihu.com/question/1949477370084951551
作为一个被教导主任追着满操场跑的老学长,看到这话题就想起当年他指着我的头发吼:"再留长点都能去演《流星花园》了!"这金句至今还是同学聚会的保留笑料。
实名反对"统一发型能专注学习"的说法。我高三顶着教导主任最恨的韩式刘海,照样进了985;而那个永远板寸的室友,差点因沉迷网游留级。这跟用校服防止早恋一个道理,纯粹是教育玄学。
最讽刺的是学校喊着培养创新人才,却用七十年代的审美要求学生。去年我表妹就因为天生的棕色头发,被班主任当众拍着讲台骂"不三不四"。这么好的发质也挨训?
说到教育意义,当年那些严苛规定倒逼我们搞发明创造:有人琢磨出假发套+棒球帽的组合技,有人研究出五分钟快手剪发教程。这些生存技能,不比死读书强?
说句掏心窝的:死抓发型的学校,骨子里是对教学能力不自信。真正的名师,学生顶着杀马特造型照样听得入迷。爱因斯坦那头爆炸卷发,耽误他琢磨相对论了吗?
现在回想和老师斗智斗勇的日子,反而成了最鲜活的青春烙印。教育该是百花园,只要不扎着别人,何必让所有花都开成同个模子?
文章标题:多地中学发布「发型令」,家长称「剪了两次才勉强合格」,如何看待学校对学生的发型管束?教育意义何在?
文章链接:https://qimuai.cn/?post=802
本站文章均为原创,未经授权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