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觉得应该用什么标准评价《731》这部电影?
据传,该电影原本为追逐热点的密室逃亡类题材,原名为《生化启示录》一类,但后来勾兑利益贩卖群众的爱国热情竟改名为《731》。
https://www.zhihu.com/question/1951974692580721952
我真服了那些指责这部电影贩卖爱国热情的人——现在看电影还得查家谱?首映那天,我拎着半桶爆米花溜进影院,结果开场才十分钟,就发现这根本不是消遣片,手里的零食瞬间没味儿了。
有人说它是密室逃脱改编的?别逗了,我翻了2019年的备案,《731》原名《黑太阳》,白纸黑字写着历史战争片。那些嚷嚷临时改名的,赶紧去国家电影局官网补补知识吧。话说回来,片方要真有能耐把密室游戏改成731纪实,这种魔改本事简直能让《抗日奇侠》导演拜师学艺。
最让我火大的是影评人的双标嘴脸。去年某部好莱坞二战片,把德军暴行拍得血浆横飞,他们却吹捧成“直面历史的勇气”;轮到咱们拍731实验,反倒扣上“消费伤痛”的帽子。合着奥斯维辛能拍成文艺片,731就得打马赛克?这话够犀利吧,咋没人点个赞?
我在哈尔滨逛过731遗址,那种压抑感是任何特效都模拟不来的。电影里有个冻伤实验的镜头,演员手指发黑溃烂的特写,看得我当场干呕——可这就是赤裸裸的真实啊!建议觉得“太残忍”的朋友,去翻翻吉林省档案馆公布的731部队医官笔供原件,那上面的细节比电影骇人十倍。
最后说句掏心窝的:评价历史片,重点不该是“让人舒服”,而是“让人记住”。片尾字幕滚出“本片所有情节均有档案记载”时,后排一位大哥突然猛抽自己耳光,吼着“小时候不该拿731当笑话”。这种震撼,可比豆瓣刷五星管用多了。
文章目录
扫描二维码,在手机上阅读